上海到合肥专线 数据的及时、完整和准确性对于提升分销管理水平,准确掌握渠道库存信息,制定合理生产计划等有重要意义。2008年,汇源渠道和分销管理系统DRP上线,涵盖了诸多功能。首先经销商可以免费使用汇源DRP系统管理自己的进销存业务,并可实现多级库存管理。
第二,基于DRP可以进行销售预测。汇源实行滚动式"N+3"的销售预测,预测数据用于指导生产计划。汇源的销售预测细化到了具体的经销商、产品,日期要具体到每月的每旬。然后结合渠道上库存数据编制生产计划,保证了生产计划不会出现太大偏离。销售预测的准确度直接与业绩考核挂钩。
第三,DRP还提供经销商自助服务功能。经销商(分销商),可以在DRP系统直接进行网上下单(会自动转为ERP订单),查询打款到位情况、本单位账面余额,下载对账单随时对账。另外,系统可进行物流配送管理,可以跟踪订单进度,对订单处于哪个环节、是否发出、物流到达的大体位置均可查询。系统与短信平台对接,可在关键节点对收货单位短信提醒。通过DRP平台,还可以具备信息发布、产品广告、市场调查、投诉、论坛等功能。
http://www.hefeiwl.cn/zhuanxianeight.htm MVS完美掌控终端
快速消费品企业最激烈的竞争在终端,谁掌握了销售终端,谁就是市场赢家。为了实现对终端的有效控制,快消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摸索出一些操作办法。比如,固定电话签到,填写销售日记(志),差旅票据核对,内部市场检查,条形码标记回传等方法都曾经用于验证销售人员工作的真实性。另外,规范拜访行为的"拜访N步骤",采集终端数据的各类表格、制度、规范、流程、文档等。毕研营强调,尽管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措施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快消品行业的发展节奏。信息的严重滞后、缺失、监督成本的巨大等短板迫切需要更有效的管理方法。
2009年,汇源投入数千万实施了快消品行业业界使用规模最大的移动访销系统--MVS(MobileVisitSales)。汇源移动访销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三者结合打造的先进的访销管理系统。销售人员持手机拜访门店,通过手机终端现场采集订单、陈列、库存、竞品、照片信息并实时传送到总部数据中心。管理人员还可以实时对拜访人员进行后台监督,然后通过该平台用手机短信或推送消息方式加以指导。通过MVS系统终端信息采集可以实时进行,大大加快了集团公司的市场反应速度。同时,系统也使经销商的职能发生转变,逐步过渡为以配送为主。截止到2009年8月,MVS系统上线人数达11000人,日均生成访销数据近5GB。
http://www.hefeiwl.cn/zhuanxianseven.htm MVS上线后,汇源进行了与ERP、BI、EMO(短信平台)系统的整合工作,MVS上传到后台的访销数据定时同步至BI系统。通过BI平台建立的几十套管理分析图表,管理者不但可以实时掌握全国的终端分销数据,评估拜访质量,了解竞品活动,还可以同步生成人员绩效考核信息。MVS系统有效规范了销售行为,提高了业务员拜访效率,加快了市场信息反馈,并最终迅速提升了销量。
打造决策支持利器
经过几年的ERP实施推广和数据沉淀,2006年汇源实施了BI系统。通过几个月的调研、建模、开发,形成了覆盖财务、销售、生产、采购、仓储层面的报表体系。后期伴随其他信息系统的应用,先后开发了MVS、EHR、DRP系统的各类分析报表百余种,成为公司决策支持的重要参考平台。目前,BI系统各级使用人员达到千人以上,成为业务决策、数据支持、管理考核的最重要信息平台。
毕研营还指出,当ERP、DRP、MVS同一供应链条上的三大数据源全部切入BI系统以后,还可以进行比较性分析。"比如,ERP工厂的进货、DRP里经销商(各级分销商)的进销存、终端的进货可以进行比对。从理论上来讲,渠道销售数据不可能大于工厂出货,终端进货数据也不可能大于经销商的出货数。通过多系统之间的核查,发现异常行为可以尽快予以纠正或禁止。"
全过程产品跟踪
全过程的产品质量管理越来越被企业重视。因此,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和回收体系的建设被许多企业提上日程。对此,毕研营指出,汇源也是高度重视的,汇源的ERP、DRP对物料的管理都是以批次和生产时间在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完整记录的。任何一瓶流入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都可以通过系统反追到它的配送商、经销商、生产工厂、生产线,直至追溯到产品的原料来源和原料批次。
’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是汇源的立业之本,产品零缺陷是汇源人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保证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使消费者满意是汇源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不能推卸的最大社会责任。即使没有信息系统,汇源也会把这项工作做到最好,当然有信息系统的辅助,可以更好的提高效率,降低质量管理成本。"
毕研营最后强调,任何信息化系统都是管理工具,绝不可能替代管理本身。它只能使管理的理念、手段、方法更加简便、有效和富于刚性。"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特点,信息化建设没有特定模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片面的追求大而全不可取,一味的追求新技术也没有必要。业内权威相关人士表示:“在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上,贷款将是主要渠道。然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多的还是通过市场通道解决。国家对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后续还将体现在政策方面,如对物联网企业税收上给予减免等,这也是变相资金支持。”
|